前5G時代 全球通訊產業持續加溫

行動通訊市場2017年自谷底翻升,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預測全球通訊產業將持續正成長,尤其結合人工智慧(AI)與物聯網(IoT)的AIoT崛起,加上邊緣運算需求,預估2018年產值將成長3.7%,來到新台幣1兆1,270億元。

5G蓄勢待發,4G仍會繼續布建,2018年台灣通訊產業的機會在哪裡?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(IEK)產業分析師蘇明勇表示,網通業者可從資料中心著手,包括高階的交換器、路由器,或是往輕局端、輕核網、小基站(Small cell)布局。蘇明勇認為,華為、諾基亞(Nokia)、愛立信(Ericsson)等核心網路設備廠商固然難以挑戰,但在小基站市場,台灣還是有機會。

蘇明勇指出,過去台灣一直是以技術標準研發導向,現在應該轉為服務應用導向,在台灣建立測試場域,方案成熟後進軍國際,從端、網、雲架構之六大方向進擊。

首先是網路資安。蘇明勇表示,藉著與資安廠商合作,軟、硬融合可提升產品價值;第二是車聯網,經過五、六年的練兵,國內已有廠商準備出貨;第三個是小基站,台灣從局端發展出小基站,可與核心網路廠商合作,這是台灣過去沒有切入的市場;第四是低功耗廣域網路(LPWAN)技術,由於相關技術難度不高,已被視為IoT的發展基礎;第五是開放運算計畫(Open Compute Project;OCP)與邊緣運算相容運用及管理趨勢,例如OPNFV組織(Open Platform for NFV)以及CORD(Central Office Re-architected as a Datacenter)等國際開源軟體計畫,這是未來成長不可忽視的機會,而第六個就是現在最熱門的擴增實境/虛擬實境(AR/VR)技術。

蘇明勇認為,未來國內網通業應採取策略聯盟方式,搭配國際品牌操作,政府也應設置開放場域讓業者進場測試(如LPWAN技術)。若要布局車聯網,網通廠就可採取攜手車廠以及搭配車險的商業模式,打造國家隊、鎖定海外市場。

5G標準暖身 5G NR先開跑

工研院IEK電子組通訊與智慧聯網部研究員陳梅鈴補充,制訂5G通訊標準的關鍵組織3GPP(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),2018年底目標在增強型的行動寬頻服務、鎖定大眾市場標準,先推出與4G LTE相容的非獨立(Non-Standalone)5G NR技術標準,可望於2019年大規模支援5G NR網路建置,加速5G應用服務發展;同時,與既有LTE不相容的獨立式(Standalone)5G標準,預定2018年年中完成,如此雙管齊下,為2020年5G的大鳴大放做準備。

目前電信業者已展開5G網路試驗服務,陳梅鈴指出,2014年底到2017年第三季,全球共有50個試驗服務案例,例如行動寬頻(TIM、Softbank)、測試毫米波(millimeter wave)作為網路骨幹,或是傳輸4K或更高解析度的影像;另一種應用則是車聯網;第三則是物聯網、智慧城市應用,例如港口保全、智慧電網(Smart Grid)等。

萬物聯網 全球一起來

陳梅鈴舉例,日本將於2020年舉辦東京奧運,像NTT DoCoMo與華為就進行過4.6GHz天線測試,也與三星做過毫米波測試,測試內容則包括傳輸4K、VR等內容,KDDI則在移動巴士上傳輸VR,主要是集中在行動寬頻訊號覆蓋的測試。

而美國Verizon則是測試5G的無線網路接取(FWA)功能,透過併購取得28GHz與39GHz頻段,用5G基站透過毫米波與家中連結,取代光纖的最後一哩。中國大陸則積極推動LTE-V2X(Vehicle-to-Everything)技術,並在上海、重慶試點,中國移動接下來會推動V2X技術,估計2018年會進入預商用化階段。

全球已有超過20個營運商投入商用LTE IoT網路,動作較快的中國大陸,想把eSIM放到窄頻物聯網(NB-IoT)裡,但基站需要升級,因此計畫年底主要城市會有40萬台基站完成升級,到2020年升級的基站數量將高達150萬台。

陳梅鈴說,5G晶片、高頻天線(射頻、放大器)、專網解決方案是台灣在5G裡比較有機會發展的三個產業。包括日、韓、中、美與歐洲幾個業者,已經在做5G網路試驗,陳梅鈴也認為,台灣如果可跟這些業者進行合作,掌握各頻段網路特性,在5G的技術開發,如虛擬化、網路切片等,對台灣打入國際將有很大的幫助。

文章來源:工業技術研究院

« »